他是个平凡的老兵,从军12年后退役,当过保安送过快递,还开过一个小饭馆。
老家的军人公墓是他以后的归宿,这里离他爱逛的菜市场和孙女读书的高中只有5公里,每天都有很多散步的人从他墓前经过。
下葬的时候,老部队来了两名现役军人,把一面国旗覆盖在他的棺木上,当礼兵吹响“熄灯号”,他进入了永恒的国度……
哦对了,和他并排的两座墓碑下,埋着他当年的班长和连长。
壹
这是军人公墓开始规划的新闻出来后,我想象的自己有一天“住”进去的情景。
那种“无悔今生”的感觉,相信每一位老兵都能理解。
不是每一个军人都能成为英雄,都能留下铭刻庙堂之上的功绩。大多数的军人只有默默地坚守和平凡的余生。但,国家会用这样一个仪式一座墓碑告诉你:
你为国家奉献过,我们不会忘记,国家会照看着你的一生,无论你活着,或者死去。
军人公墓,是属于所有军人的,不设定任何条件,没有任何前提,只要你曾为国服役,只要你是一名军人或者退役军人(开除军籍、违法违规的除外),根据自愿原则,就可以申请安葬在军人公墓中。
这大概就是军人公墓与烈士墓园的区别。
贰
如果你留意在广西召开的军人公墓规划建设座谈会的新闻,会发现这个座谈会邀请了公安部、民政部、财政部、军委政工部和云南、广西、山东等11省(自治区)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同志参加。
而新闻末尾的来源是:褒扬纪念司。
这至少传递两个信号。**,军人公墓将是由国家多个部委参与实施的“大事”,而这种退役军人事务部牵头,多部门协作推进的工作方式,将会出现在很多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实施中。
第二,军人公墓是党和国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褒扬和认同,也是建设退役军人荣誉体系的有效探索。
叁
说说我的一点建议。
笔者曾多次去俄罗斯采访,发现那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卫国战争时期的牺牲士兵的墓地。墓地的选址很有意思,就在市中心类似步行街的区域,姑娘们在那里自拍,小孩老人在一旁晒太阳。
军人墓地成为城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。
而我在洛阳读书时,当地的烈士墓地都在偏远阴冷的郊区山上,驻地部队甚至会在夜里安排士兵去墓地练胆。
这大概是中外殡葬文化差异造成的吧。所以,公方彬老师才会在接受采访中建议:
军人公墓的建设上,应该摒弃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丧葬习俗,专门选择在偏僻、阴冷的地方其实并不可取。国家的军人公墓,应该是一种光明、高尚的感觉,这才能够烘托出牺牲精神的崇高。
就是这样,我希望百年之后能够有漂亮姑娘时常走过我的墓碑,有孩子的欢笑跟我作伴,无需花圈和香烛,无需眼泪或悼词。
就让我守在那里,看岁月静好,一如从前。